新时代高校“大思政课”格局构建的路径

广告位

新时代背景下,高校“大思政课”格局的构建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、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…

新时代背景下,高校“大思政课”格局的构建对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、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强调构建“大思政课”格局的实际意义,明确其在立德树人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核心作用,提出构建“大思政课”格局的关键路径,努力构建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的“大思政课”育人新格局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。

明确“大思政课”的内涵与目标

“大思政课”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理念,其内涵丰富、目标明确,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。不仅要涵盖传统的思政课程内容,更要拓展至社会热点、国际形势、创新创业、科技创新等多元领域,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,要强调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,实现全课程育人的目标。

“大思政课”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与系统性,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思政课程框架,而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、社会实践教育等相结合,形成一个有机整体。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,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同时还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与创新性,鼓励教师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,推动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发展。

“大思政课”主要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,使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;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,包括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、社会责任感等;三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包括身心健康、人际交往、团队合作等方面;四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国家发展,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。总而言之,通过实施“大思政课”,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,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
新时代高校“大思政课”格局构建的路径

一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

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。高校可以邀请社会专家学者、成功企业家等前来授课,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和前沿性。同时,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等活动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。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,还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,此外,采用在线教学、混合教学等方式进行思政课程的传授,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参与度,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,如数字化教学平台和移动学应用,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,激发学兴趣,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,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。

开设选修课程。选修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选择,满足个性化需求。结合国家大事和时事热点,设计具有时代性、思想性的课程内容,让学生在深入学中感悟思政教育的内涵,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学内容,提高学主动性和参与度。同时,可以设置跨学科课程,鼓励学生跨领域学,培养综合素质,选修课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提升综合素养,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,为培养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。

二、形成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

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引入,不仅符合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方向,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思政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因此,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问题为导向,引导学生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、小组讨论、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,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,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。同时,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,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,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。

同时,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,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、提出解决方案并验证,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,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通过这种方法,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性,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,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。

三、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

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、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成果,促进思政课教学的持续改进。“大思政课”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多个方面,如学生的知识储备、思维能力、实践能力、情感态度等。评价方式也应该多样化,如考试、作业、课堂表现、社会实践等,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,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情况,帮助学生调整学策略,提高学效果。这就要求明确其教学目标,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,制定明确、具体的教学目标,确保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契合。

此外,评价体系应以学生为中心,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,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,如项目式学、研讨式学等,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性。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还应包括及时的反馈和改进机制,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,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,调整学策略;教师则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,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。

四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

“大思政课”的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。因此,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新时代高校“大思政课”格局的构建路径中核心且关键的环节,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是高质量思政教育的基石,也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从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入手,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引领者,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道德品质,能够准确传达党的声音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
高校应该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发展,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,可以引入社会精英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,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资源。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、研修班、工作坊等活动,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,提高教育教学能力,确保思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,符合新时代的要求。

五、营造浓厚的思政文化氛围

思政文化氛围的营造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,还能深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认同。高校应该加强思政文化的建设,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、校园文化节、学术讲座等方式,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、思考人生问题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同时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,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。思政课教师也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,将思政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,以生动的案例、深入的分析、互动的讨论等形式,引导学生主动思考、积极参与,从而加深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认同。

学生社团、校园文化活动也是营造思政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,高校应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思政类社团,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文化活动,如主题演讲、辩论赛、征文比赛等,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思政文化的魅力,增强对思政理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此外,高校还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,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,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等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变迁和发展,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
总而言之,新时代高校“大思政课”格局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,需要多维度的规划和多方面入手,不仅要注重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,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,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。展望未来,高校将继续深化“大思政课”格局的构建工作,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,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新时代高校“大思政课”格局将不断完善和发展,为培养更多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的力量。

作者:李志明,南昌理工学院

关于作者: 游客

为您推荐